「我可以不當總統,但不能不讀書!」李登輝生前接受吳念真採訪公開近萬冊藏書。(圖片來源/李登輝基金會)
2千年李登輝卸下總統之位,每天仍然孜孜不倦的讀書。他曾經首度向媒體打開他占地驚人的書房和圖書室,在同樣嗜好閱讀的導演吳念真提問下,讓外界得以一覽他畢生閱讀的歷程和心得、了解他的哲學思考和關心議題,更隨著他跟上時代的新知與世勢。
他曾經說過,是影響他最大的三本書,是哥德的《浮士德》、倉田百三的《出家人及其弟子》,以及湯瑪斯.卡萊爾《衣裳哲學》。以下是2002年李總統卸任後,在台北國際書展大會邀請,發表「年輕時期最受影響的一本書」的演講整理,原文刊登於李登輝基金會。
我是剛剛主持人所介紹的李登輝。日下會長、中嶋先生、金美齡女士以及各位貴賓,很高興今天能受到台北國際書展大會邀請,在此發表「年輕時期最受影響的一本書」,個人覺得非常光榮。
如果要說年輕時期精神受到最大洗滌與啟發,也就是影響我最大的三本書,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就是哥德的《浮士德》、倉田百三的《出家人及其弟子》,以及今天所想要與各位分享的湯瑪斯.卡萊爾《衣裳哲學》。之前我也在其他一些場合提及,可以說從十五、六歲很年輕的時候,我就持續進行內省,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
比如,當時很認真地在思考「人為何會死亡」、「活著有何意義」等問題。而針對這樣的生死觀,最直接給我答案的就是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事實上,前面提到的三本書,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不僅是第一本讀到,而且刺激也最深刻,因此之故,直到今天,我的精神與思考都還受到那本書思想的影響。
所有的象徵、形式與制度都不過是短暫的外在「衣裳」
台灣受日本統治的時代,當時台灣中學生(國高中生)可以說很普遍在認真思考「死亡是什麼」、「生命是什麼」、「人生應如何過」等問題。其中,我就讀台北高校時期學校的英文教科書,就是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其作者乃是英國小說家兼評論家,內容蘊含非常深遠的人生哲學,讓我非常感動。那本書其實有個副標題「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的生活與想法」,其寫法乃是介紹杜費爾斯德洛赫這位虛構的德國教授的著作,用這種形式論述一般所謂的「象徵論」哲學。
該書最初一八三六年在美國波士頓發行單行本,接著一八三八年在英國出版。原本卡萊爾希望先在英國付梓,但被出版社退稿,才首先於美國波士頓問世,隔了兩年回倫敦發行。
全書分為三卷,書名Sartor Resartus乃是拉丁語,意思是「裁縫師」。這本書日本人譯為《衣裳哲學》,意思是宇宙所有的象徵、形式與制度都不過是短暫的外在「衣裳」,不動的真理──也就是本質與本體,則隱藏在衣服裏面。我們會在不同場合穿不一樣的服裝,不過人穿衣服容易辨識,內在的本質與心裡想法,大部分人其實不了解。卡萊爾在《衣裳哲學》一書中,就是從各種角度來論證、討論此事。
不只是哲學,還被引申到經濟學
這本哲學著作備受重視,以至於後來甚至有人引申應用到經濟學方面,這就是威伯倫所提出的所謂「衣服經濟學」議題,其重點是質疑特別是女性之所以穿各種不同服裝,難道只是為了增加衣服效用嗎?威伯倫認為,其實我們穿衣服特別是穿新衣服並不是為了增加衣服的效用,以女性為例,服裝無非代表榮譽與自尊心,甚至某種程度可視為個人虛榮心的象徵。也就是,穿衣服純粹是為了希望自己受到注目。總之,衣服也可成為經濟學重要理論觸媒。就此而言,卡萊爾的《衣裳哲學》對經濟學也發揮了微妙的影響力。
當時讀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乃是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自傳的部分,也就是第二卷。相對於第一卷與第三卷都是評論,對我而言感受最深刻、最有用的還是第二卷。事實上,第二卷其實是卡萊爾在精神與思考方面的自傳,分為十章。其中有三個章節用非常優美的文體敘述具有浪漫主義特色的靈魂苦惱及其超越的過程,也就是第七章的「永遠的否定(Everlasting No)」、第八章的「無關心的中心(Center of Indifference)」與第九章的「永遠的肯定(Everlasting Yes)」,這三章可說就是第二卷全部十章之中最精采,也是讓我精神終生受影響的部分。
杜費爾斯德洛赫內心煩惱的問題
首先我簡單說明這三章內容。說明過程中會有一些引用,而且因為是非常困難的哲學討論,我把今天要發表的內容先寫下來,內人卻幾乎讀五次才看懂。這種哲學的東西要在各位面前詳細介紹,我也在想會不會挑戰太大,不過最後還是做了摘要的整理,來和大家分享。然後我也要說明,為什麼我認為這是影響自己一輩子、最深刻的書籍。
第七章「永遠的否定」這一章,故事主角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得到了「永遠的否定」哲學思考成果,然而,達到這成果之前,乃是先有第五、第六章的過程。所以,這兩章也非常重要。換言之,沒有詳細介紹第五、六章,無法精確理解「永遠的否定」。亦即,可以說該書從第五章就開始說明「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進入『永遠的否定』過程與內涵」。第五章一開始說明杜費爾斯德洛赫愛上名叫布露明的女性卻戀愛失敗,失戀讓這位年輕學者失去自尊與信心,結果在「最後的審判」過程中,他一個人陷入黑暗之中,四周轟然巨響不斷,並且整個人被很厚的蚊帳蓋住,象徵靈魂受到綑綁,失去自由。不僅失戀,工作上也遭遇困難,可以說人生遭遇第一場挫敗與受傷。於是,他深深感受,在浩瀚的宇宙之中自己好像被拋棄了,整個人有墜落在廢墟中的感覺。
就這樣,第六章提到,「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立刻完成手邊工作,靜靜拿起手杖,開始環遊世界。」總之,杜費爾斯德洛赫開始周遊各國,然而,「有了周遊世界的想法,他內心反而產生前所未有的不安」。雖然這樣的不安讓他更有行動力,不過客觀而言,外在的身體動作,也就是旅行這個行動,不過是讓他藉此得到短暫的虛假慰藉。「他依然寂寞孤單。然後,他內在強大的對未來的憧憬,源源不斷地產生各種幻影」。杜費爾斯德洛赫陷入虛幻之中。「他即使想逃出虛幻,心靈的飢渴卻如影隨形、始終擺脫不掉,那些地獄惡魔羅剎一個一個聚攏過來,跟在他身後。他不知何去何從,只能到處徘徊」。這便是第六章末了的部分所要告訴我們的〈杜費爾斯德洛赫內心煩惱的問題〉。
對抗「永遠的否定」
進入第七章,卡萊爾首先告訴我們「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因為太煩惱,最後竟然對人生完全不抱希望了」。換言之,非常諷刺的是,明明是周遊世界,卻一無所得。事實上,喪失希望可說是一個人最大的損失,人生因此變得毫無指望。這時候的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根本不知道應該抬頭看金光閃閃、亮麗的東方天空,卻只知道低著頭恍恍惚惚注視眼前充滿地震旋風的黑暗世界。在他眼中,整個世界都變成了銅褐色」。因為失望,在教授看來,全世界都變成銅褐色了。此時的教授完全處於無宗教狀態。確實,當一個人如此失望、灰心,大概也不會有、不需要有宗教信仰了。「他越來越充滿懷疑,就這樣完全沒有信仰。教授完全活在不可思議的孤獨之中」。他把自己封閉起來,活在自己內心的世界,忽略了外在世界。「教授持續處於恍恍惚惚、灰心喪志的恐怖情境中」。
「他非常惶恐,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害怕。在他看來,天地間所有事物都要害他似的,整個天地根本已經變成無邊無際、專門吃人的怪獸大嘴,教授害怕得不得了,一直發抖,心想,自己一定會被吃掉。」此時的教授可說處於一種狀態,那就是「永遠的否定」貫穿內心世界與想法,而這正是自我的否定,客觀而言則是無宗教信仰,處於完全失去對自我的信心,也不相信任何人的孤獨狀態。這樣的狀態即是所謂「永遠的否定」狀態。至於如何擺脫、逃離「永遠的否定」,則必須「重新找回自己,恢復神所創造並且擁有的威嚴,並且把對抗「永遠的否定」的過程記錄下來,這樣就能去除有如惡魔的「永遠的否定」。
「看吧,你是一個沒有父親、無依無靠的人,宇宙則由我(惡魔)完全掌控。」面對惡魔這樣的挑釁,已經找回自我的教授回答,「我並不屬於你,我是自由的」。在此,「自由」這句話非常重要。換言之,已經重新回歸自我、得到自由的教授,不再受惡魔綑綁,當然也不是惡魔所能掌控。「我不是你所能掌控,因為我已經獲得自由。而且,我將會永遠憎恨你」。有能力憎恨惡魔,教授的感想是「今天我才發現自己已經得到精神的新生與靈智,希望我的靈魂智慧之火也能得到洗禮,我想以後我將堂堂正正、頂天立地」。這整個過程無非代表,教授已經從自我的否定走出來,擺脫「永遠的否定」踏出了第一步。
「無關心的中心」狀態
接下來進入第八章的「無關心的中心」,卡萊爾描述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的狀況是,「接受靈智之火洗禮之後,教授內心的不安反而提高,只不過此時他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對人生與未來毫無希望的不安,至少面對未來他有基本信念,也知道如何面對」。亦即,面對混沌不安的世界,他開始有了穩定的信念與想法。總之,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經過一連串的嚴厲考驗,終於變成好像被大火反覆烘培後的「生石灰」。這裡所謂「生石灰」,指的是教授非常中立、冷靜的內心狀態。「其實,這也是人世間常有的狀況,比如,吃各種食物變成糞便排出來,在此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幸福」,同樣的道理,石灰石燒成石灰才真正變成有用。所以,這裡所謂「石灰」,基本上指涉的是中性意涵,並沒有貶抑的意思。
「不過,總之,幸好這些過程都只是一場經驗」,有的版本將這裡的「經驗」翻譯成「練習」,比如,岩波文庫譯本就是採取「練習」。不過,我認為還是「經驗」比較好。此時,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說道,「因為有這經驗,我開始習慣於許多事情。那就是不幸的事終究還是不幸,但至少我現在能了解其道理,看得開」。總之,教授終於發現自己已經了解人世間的道理。「這種無聊的人生,再高貴的人其實也都是在虛幻地追逐影子,或者被影子追逐,不是嗎?有些人穿著華麗衣服的背後,其實生活過得很糟糕」。即使表面風光的人,很可能內心非常黯淡無光。
卡萊爾於是寫道,「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你肩上的負擔實在也太沉重了吧。」不過,教授的沉重負擔已經逐漸解除,總有一天他會完全擺脫負荷獲得自由,重新恢復年輕活力。於是,教授心有所感地說,「原來如此,我終於抵達一種無關心的中心狀態,我想,任何人想要擺脫極端的否定而走向極端的肯定,都得經過我走的這條路」。換言之,當一個人能超越、脫離「永遠的否定」而進入「永遠的肯定」狀態,他的內心就會進入「無關心的中心」狀態。除非有這樣的過程,我們任何人無法擺脫虛無迷障而獲得自由。
付諸實踐否則一切都沒用
第九章以及最後一章就是第十章乃是結論,可以說,第九章就是《衣裳哲學》第二卷的結論。也就是,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進入了「永遠的肯定」狀態,並且體會「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一定會遭遇各種困擾與糾纏,而人生真正的意義無非是擺脫糾纏、找到自由」。確實,每個人都有必要反省自己,是否也已經歷這種自我鍛鍊。就國家而言,同樣也必須擺脫糾纏而獲得自由;人民同樣必須自由。總之,人真正的意義就在這裡。也就是「人生真正的意義無非是自由,就是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可掌控的意志力」。所以,「當神給你指示,要你行善、要你努力工作,我們應該誠懇、歡喜地接受命運安排,努力加以達成」。寫到這裡,卡萊爾將話題從衣裳、空想逐漸帶回真正的現實生活,並且告訴我們,神所給予我們每個人的命令不僅非常重要,而且我們應該加以實踐。
「只不過,哪怕是有多麼好的信念,除非付諸實踐,否則沒有任何用處」,這句話非常重要。其實,《聖經》也經常告訴我們,光有自信不夠,還必須行動才行。這種聖經經常有的主張,《衣裳哲學》也有類似看法,「其實坦白講,我們任何人都不可能堅定信念,畢竟所有思辯都是無止無盡、沒有定論、沒有結局,像漩渦那樣」。我們喜歡與別人爭論、講很多道理,實際上那些根本還不是真理,也不是結論,而不過是一場漩渦。「只是,唯有經驗過並且掌握無可懷疑的經驗的確實性,我們才能發現真理,並且形成自己的『體系』」。這句話有點難解,大概的意思是,唯有實際實踐、產生體驗,否則我們不可能掌握這種經驗的確實性、了解事物真相。
理想根本不必外求
卡萊爾在此提到「某位賢人」,他指的就是哥德。「就像該賢人告訴我們的,不管是哪種疑惑,都必須行為實踐才能加以破除。這是事實,我認為這就是每個人首先應盡的義務,天生就有的義務。這應該是很清楚的事情吧。不過,人類的靈魂和大自然一樣,初始都由一道光所創造」。這句話是《聖經》創世記說的。如果沒有光,天地就無法如此清楚區分。換言之,因為有光,才有世界的創造。「我們眼睛看得到東西之前,四肢五體其實被綑綁在一個空殼中」。這就像《浮士德》的一句話,「因為有眼睛,你才能成為真正的你」。不過,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是否真的就是那樣子,也就是我們是否能真正掌握外在世界的本質,還是得靠接下來要說的這種「經驗」。
「我們每個人以前都好像住在混亂不堪、混沌的土地上,而且不斷被暴風雨襲擊。於是,當神告訴我們『有光』,那確實是非常神聖的瞬間」。人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神拯救。信釋迦佛陀的人同樣也是因此得救。同理,出家的親鸞和尚生命結束前告訴他的孩子與弟子,說我這一輩子最好的部分就是這顆念佛之心,我將在專心念佛的狀況下離開人世間。親鸞這樣說代表他已經進入所謂的「永遠的肯定」狀態。「我甚至也可以告訴自己,正因為世界混亂、世局混沌,所以,我們必須開創新的世界,再小的世界都無妨。我們必須創造!哪怕是做出來的東西只有一點點也無妨,在神的加持下我們必須如此創造!我們必須全心全意這樣做,每個人都必須站起來!站起來!用自己的雙手全力創造。而且說做就做,否則當夜晚到來,想要工作也沒辦法了」。這裡所謂的「說做就做」,代表當下,也就是我們每個人還活著的時候。至於「夜晚到來」,則指人死後一片黑暗、什麼也做不了的狀態。
「然後,你們所追求的東西,其實都早已存在於你們內心之中。根本不必外求」。所謂理想,理想根本不必外求,每個人當下都可找到理想。「一切存乎一心。不過你可能看不到自己這部分罷了」。至於如你能「看到」,那就是瞬間進入「永遠的肯定」。所謂理想,其實就是一種現實狀況。站穩現實,才能發揮自己的生命意義,才能得到「永遠的肯定」。
決心為台灣奉獻自己
總之,我的感想是,讀完這三章,我們像杜費爾斯德洛赫教授那樣,在精神探索與發展方面第一次進入成熟的階段,終於能用獨立的成人的氣魄、清楚地掌握目標,不斷地「行善工作」。而我們實踐理想的地方,其實就是長期以來我們不斷跌倒、不斷埋怨狀況很差的這個地方。我們每個人都能在現實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只有現實社會才能找到天國,這點非常重要。也所以,我們都必須抱持肯定的態度,努力地為別人工作,而不是只為私利與私欲。為人工作是神給予我們的使命。我年輕時期很相信這句話,心靈因此得到救贖。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給予我最大的感動與啟發,就是讓我了解這樣的人生意義。也因此,我的內心得救了,並且找到生命的意義。
然後,就像今天一開始提到的,現在的我已經經歷年輕時代思索的過程,受到深刻的思想影響而產生「永遠的肯定」觀念,所以我依然決心為台灣奉獻自己,繼續努力下去。
【中嶋】
謝謝李前總統。
如同剛剛李前總統所說的,他年輕時期讀過非常多的哲學著作,其中特別是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有人把這本書翻譯成《衣服哲學》,李先生之所以有如此深遠而崇高的人生觀與思想,我想原因就在這本書。
本文轉載自「李登輝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更多信傳媒報導
時光流轉回1952年《廢物女友》作者Tina看阿嬤的老派戀愛
川普將徹底封殺美國抖音海外版 微軟還想要收購抖音國際版
彰化親子今夜星辰》高CP值小孩票50元,草泥馬、梅花鹿、兔子近距離互動
更多政治相關新聞
爭議聲中接掌監院 陳菊:立院沒給我接受檢驗機會
高市長補選政見會 藍綠白為「負債」激辯
藍營退群風暴 議員:進進出出終會擁抱,像極了愛情
中共將台灣近岸水域納沿海航區?海巡署破解:政治宣示
白宮讚李登輝「台灣民主體系建築師」
相關新聞影音
August 02, 2020 at 09:02AM
https://ift.tt/3k215Wj
閱讀李登輝》影響李前總統最重要的三本書之《衣裳哲學》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ift.tt/30ZzNI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